文章认为,这个问题从反面显示出这个骗子的“高明”之处——以敢于公开露面自诩身正不怕影子斜以及消解人们心中的疑窦,通过社会活动带来的光环和影响力反复强化自己的“院士”烙印,通过人脉的延展将自身形象托举到更高处。例如,所谓某某博士和某某学校领导陪同“阮少平院士”参观交流、所谓某文化促进会“永久名誉会长”和北京阮顺堂中医院院长和博导等诸多身份的加持,都是对其身份造假之后的“馈赠”。在不少单位看来,有了这么多前例的背书,想必“阮少平”的专家身份不容置疑,盲目跟风邀约也就不假思索。
这就造就了一个非常荒诞而现实的场面,“阮少平院士”越是抛头露面,越是胡说八道,就越能迷惑人心,越能让自己安全。在长时间的行骗过程中,他已经获得了更多的“名望”和实质上的好处。无论是以讲座获得丰厚回报,还是直接为医院、酒商或社会组织站台捞取酬金,都会让他欲罢不能。曾有骗子被抓后坦承:骗人骗到最后,自己也信了。无疑雷竞技·APP,“阮少平院士”就是这样的人。对他们而言,及时行“骗”,也是一种动力和侥幸心。
“光明论”微信公众号文章认为,骗子行骗,唱的不是独角戏,必仰仗迷信专家、迷信身份、迷信“权威”的扭曲环境。骗子固然可恨,但与骗子有意无意“合作”的机构和单位也应感到羞愧,它们在客观上为骗子提供了舞台和施展的空间。就此而言,只把骗子拉下马是不够的,那些主动帮助骗子打造迷人人设、主动邀请骗子站台、共谋“发展”的机构和商家来说,也该被追究责任。否则,骗子“成长”、做大的土壤就难以绝迹。
“长安观察”指出,网络确有强大的集纳功能,但就像“阮少平”令人瞠目的履历一般,你所搜到的不一定是真的。看似板正的“百科”可能是胡说八道,说好的“攻略”可能是广告文案,名为“科普”的文章可能是谣言大全,某些“网版字典”上连基本的汉字读音都错漏百出……如果一搜了之全盘接受,那么本来用以证伪的搜索手段就会成为谎言背书。某种程度上,网络越发达,AI工具越普及,数据污染的程度和危害可能越突出。有研究显示,训练数据集中仅有0.01%的虚假文本时,模型输出的有害内容会增加11.2%。当我们将求知的过程完全让渡给机器,再拿由机器组织处理后的内容去验证答案,恐怕只会在谬误的“茧房”中越陷越深。
潮新闻评论指出雷竞技·APP,这场闹剧的核心,其实还指向一个更扎心的问题:我们的社会是否正在系统性丧失“求真”的能力?当“院士”能靠粗糙PPT和表演式自信包装成功雷竞技·APP,当虚构的“抗疫英雄”履历能走进校园,当“阮小七后代”的荒诞故事能博得掌声,我们践踏的不仅是常识,更是社会的集体记忆与信任根基。我们或许习惯了追捧“看起来像权威”的符号,却遗忘了真正的权威。
773.95MB
查看246.8MB
查看35.7MB
查看862.82MB
查看
网友评论更多
921万德琪z
独家评论:库里超越乔丹是早晚的事
2025/08/08 推荐
8683何良谦850
王子文六一带小孩海边游玩 去年曾被曝隐婚生子
2025/08/07 推荐
874太叔恒晓ts
诺德集团荣获EcoVadis可持续发展...
2025/08/06 不推荐